in , ,

孩子为什么骂人?仅仅是不懂礼貌吗?

前两天,宁宁的妈妈很苦恼地问我:「宁宁为什麽最近总爱说脏话?尤其是当他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。

「有一次放学路上,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撞了他,他就特别生气,嘴裡嘀嘀咕咕骂了一路。在家裡,他尤其会骂我和他奶奶。

有一天他因为要穿黑色的外套,奶奶给那成了红色的,他就把外套扔地上,狠狠地说『溷蛋!』骂奶奶是我们特别不能接受的。因为这个,很严肃地批评过他好几次,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善。」

妈妈很困惑:「我们家里大人从来没有说脏话的问题。他以前也从不说脏话。现在不知道这些词他是从哪儿学来的,是不是上小学以后交了什么坏朋友?」

我认识的宁宁是个性格温和的小男孩。他个子大,做事说话慢悠悠的,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。这个平素安静稳重的孩子忽然变得不顺心就骂人,在大人看来实在是」太不懂事了「,(而且,孩子难道不应该是越长大越懂事吗?)

从父母的角度,最不能接受的是宁宁骂的对象是」奶奶「,其次是觉得用词太难听。然而假如先把「骂人」这个行为放在一边,在妈妈描述的场景里,我们看到是一个生气的孩子。骂人,是他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,一种情绪宣洩。

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,孩子情急之下冒出来的词语很可能特别挑战我们的承受力。父母的感受我们完全可以理解。

但是冷静来分析,面对孩子的髒话,我们看见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不懂事没礼貌的孩子,而是他在骂人时真正想要「说」的是什麽?

在跟宁宁妈妈聊天的过程里,我陆续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宁宁的事。其中,他正在面对的两个「变化」值得特别注意。

 

第一个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。宁宁今年刚上1年级。从幼儿园只有20个孩子的班级进入小学有40多个孩子的班级,同学关係,师生关係和学习环境都有很大改变。小学要求早上7点半到校,而宁宁在幼儿园期间从来都是快9点了才去。为了让他早起,家裡取消了他每晚的动画片时间,让他早睡。宁宁对此非常不开心。

第二是小妹妹出生带来的变化。宁宁的妈妈上个月刚刚生了小妹妹,家裡各种忙乱。现在基本是由爸爸负责陪宁宁,妈妈和奶奶照顾小宝宝。

无论是入学适应,还是小妹妹的到来,这两种状况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,都是不容易应对。更何况,宁宁原本性格温和,一向被大人默认为是安静懂事的孩子。他的情绪,更容易被忽略。

挫败感和焦虑一直在积累,迟早需要一个出口。难过和不满没有被了解,但总需要表达。当宁宁把外套扔在地上,大喊「溷蛋」的时候,他想说的可能是:「为什麽我那麽小的要求都不能被满足?为什麽你们对我和从前不一样了?」

「听见」孩子内心的声音是第一步,然后,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从激烈的情绪中平静下来。

怎麽帮?是要「调节情绪」,而不是设法「堵截情绪」,更不是以激烈的方式「对抗情绪」。

我们在以往的文章中不止一次谈到如何处理孩子的「负情绪」。对大多数父母来说,相比哭泣,应对孩子发脾气会更加困难,而当孩子用髒话来表达怒火,更容易激起我们自己的对抗情绪,本能地想用更激烈的手段来进行反击。

因此理解这一点就尤其重要:

大多数儿童情绪专家都认为,愤怒的表象之下,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,如恐惧、肉体伤痛和丧失亲人等。

为了避免这些脆弱感受暴露出来,孩子用诅咒的言语和暴力的行为搭建了一个防护雷区。

然而糟糕的是,这条愤怒的防线同样会赶走那些真正想伸出援手的人。
宁宁妈妈感到特别难过的是「他最经常骂的是我和奶奶」。这也符合惠芙乐所说:

事实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和没有理性:孩子在感觉到危险或无助时,就会把愤怒和不信任的反应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。

所以,虽然很不容易,但是,让我们先深呼吸,调整好自己的状态。如果我们能理解,也能承受孩子那个瞬间的各种言辞,就安静地陪在孩子身边,先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空间。(如果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,可以先把孩子带到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。)

等孩子平静一些之后,告诉他:「我知道你很生气。我明白你的感受。」

关于如何与孩子共情,各种育儿书籍里都不难找到很好的方法,因此不再详述。这裡只有两个细节要提醒:

第一,「身」和「心」都要真诚。

只假如只是嘴上说:「我知道你很生气」,但心裡却在想「这孩子怎麽这麽点儿小事就生气呢」,这样的共情就是无效的,甚至有副作用。

很多时候「非语言信息」的力量远比我们说了什麽更重要。孩子会敏锐地从我们的语调、目光、表情和肢体语言感受到我们真正的态度。

第二,现在不要说「但是……」

我们很容易在「我知道你很生气」之后加一句:「但是……」(「但是骂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「,或者」但是再怎麽生气,你也不能说髒话啊「之类。)事实上,在孩子情绪还不稳定的阶段,跟他讲道理不但是无效的,还很可能再次激发起他的负情绪。

「但是……」我们以后会有机会说,现在,向孩子表达单纯的爱与关怀的机会最重要。

很多时候,如果愤怒的情绪能够被发泄,被认同和接纳,很可能会转换为哭泣和眼泪。痛快地大哭一场之后,孩子会放鬆下来,心情也会好很多。

这时候,看孩子的状态和我们的状态,可以就抱一抱,聊聊天,也可以一起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,或者玩一些欢乐的打闹游戏。

再然后,在合适的情况下,你就可以说「但是……」了。

我们可以和理智地孩子讨论骂人的问题,告诉他某些词语会带给他人怎样的不舒服的感受,一起找一些更适合的表达情绪的方法。

最后还是用《游戏力》里的话来总结应对孩子愤怒的整个过程吧。

「如果我们可以记住,愤怒的外表下面其实是孩子一颗受伤的心灵,我们便能冷静而坚决地向他们伸出双手,而我们同时得到的回报将是他们更愿意直接吐露心声。

当脱缰的言行被温和地阻止后,孩子就会颤抖地哭泣,向你倾诉他们害怕或脆弱的感受。

例如,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,你没有大吼大叫地斥责,只是温和地制止了他的行为,那麽你将换来孩子眼泪,以及眼泪之后理性的讨论和分享:在刚才的愤怒和暴力之下,到底隐藏着什麽。

除了愤怒的情绪,孩子骂人说髒话还会有别的原因。比如就是想开玩笑,还有可能是融入社交环境的需求。篇幅所限,我们以后再找机会探讨这两种情况。

在这一篇的结尾,也有两个问题想要和大家一起思考:

● 当听到孩子说髒话时,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紧张?我们最大的担心是什麽?

● 我们面对的语言环境越来越不「简单」。尤其是很多流行语,遡其根源,也十分不雅。但我们仍然会看,会用,甚至会说。那麽,为什麽成年人在说髒话的问题上,就可以有那麽大的自由呢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