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 , , ,

注意!在外面遇到这种小虫千万别硬拔!家里有狗狗的更要小心!严重者可致死!~

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蜱虫。呐,这就是蜱虫!

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,通称为硬蜱(pí),属硬蜱科;无盾板者,通称为软蜱,属软蜱科。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,计硬蜱科约700多种,软蜱科约150种,纳蜱科1种(仅存于非洲)。

蜱(pí)也叫壁虱,俗称草扒子、狗鳖、草别子、牛虱、草蜱虫、狗豆子、牛鳖子。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、植物上,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。不吸血时,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,也有极细如米粒的;吸饱血液后,有饱满的黄豆大小,大的可达指甲盖大。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,人对此病普遍易感,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、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,如不注意防护,也可能感染。


蜱虫叮咬、传染的过程

1、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,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,将头部钻入皮肤。

2、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,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,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 的物质。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。若不及时取出:轻者,数年后遇阴雨天气,患处便瘙痒难忍。重者,高烧不退、深度昏迷、抽搐,引发森林脑炎。 某电视台曾播出有两例患者,其中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,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。

 

被蜱虫叮咬后应急处理措施

如出现发热、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要及时就诊。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、腰部、腋窝、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,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、钻入皮肤,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,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 尖头镊子取出蜱。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伤皮肤,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。取出后,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,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叮咬部 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要及时就诊,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,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(注意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它)。 如在野外,可用点燃的香烟(或香)慢慢的烤蜱虫的身体(千万别烤死蜱虫),多数情况下,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,然后再对伤口做消毒处理。


被蜱虫咬后的临床表现

一、病因: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
二、皮疹特点: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,红肿、水疱或淤斑,中央有虫咬的痕迹。有时可发现蜱。
三、自觉症状:瘙痒或疼痛。
四、蜱麻痹: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,易发生在小儿,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,可因呼吸衰竭致死。
五、蜱咬热: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
 

远离蜱虫,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由于蜱虫最活跃的早期是每年的春夏秋三季,而蜱虫又是主要栖息在草地、树林中,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在这些地方长时间坐卧。雨后,别随便进草地,那正是埤虫的活跃期。如果一定要进入这些地方,那就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。
1)穿长袖衣服,不要穿凉鞋;
2)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;
3)穿浅色衣服主要是便于查找是否有蜱爬在衣服上;
4)尽量穿针织衣物,这种材质由于表面尽量光滑不易使蜱黏附;
5)为防止被蜱虫叮咬,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,如避蚊胺(DEET,只适合2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使用),可维持数小时有效。
6)每天的游玩活动结束后,换掉所有的衣服,立即洗澡,并在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宝宝的头皮、耳后、颈部、腋窝、腘部、手腕、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虫,发现蜱后立即清除。
7)近年来,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,而大部分宠物又都很喜欢往草丛里钻,所以在宠物的耳朵里、脚趾间和耳朵外沿,时常能看到蜱虫的身影。因此,如果发现家里的宠物身上携带蜱类,可用镊子取下后焚烧。当蜱类较多时,可对宠物进行定期药浴杀蜱。

本文仅供参考